產品介紹
人工濕地是污水生態處理技術的典型代表,通常指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溝槽,充填固定深度的基質層,種植水生植物,利用基質、植物、微生物的物理、化學、生物三重協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凈化的構筑物。按照污水流動方式,人工濕地又分為表面流人工濕地、水平潛流濕地和垂直潛流濕地。人工濕地一般選擇蘆葦、香蒲、千屈菜、菖蒲、燈芯草等水生植物。人工濕地具有投資低、能耗低的特點,適用于微污染水的處理,常用在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端排放到河流之前。同時人工濕地也有景觀效果。
人工濕地進水水質要求及減輕濕地污染負荷,在人工濕地前設置的處理工藝,如格柵、沉砂、初沉、均質、水解酸化、穩定塘、厭氧、好氧等。
垂直潛流人工濕地
水平潛流人工濕地
優點:
建造和運行費用便宜。
易于維護,技術含量低。
良好的景觀效果。
可提供和間接提供效益,如水產、畜產、造紙原料、建材、綠化、動物棲息、娛樂和教育。
缺點:
占地面積大。
易受病蟲害影響。
生物和水力復雜性加大了對其處理機制、工藝動力學和影響因素的認識理解,設計運行參數不準確,因此常由于設計不當使出水達不到設計要求或不能達標排放,有的人工濕地反而成了污染源。
運行負荷低,只適用于污染程度小的污水,或用作生化處理后的深度處理。
受氣候影響,北方冬季難以運行。